【阿桑妞在垂死之家】激勵妞心的耶穌受難像
【圖片說明】垂死之家屋頂上的耶穌受難像
被掛在十架上傷痕累累的耶穌說:「我渴了。」
【經文出處:馬太福音】
25:34 於是,王要向那右邊的說:‘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,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。
25:35 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;渴了,你們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
25:36 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我病了,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。’
25:37 義人就回答說:‘主啊,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,給你吃,渴了,給你喝?
25:38 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,留你住,或是赤身露體,給你穿?
25:39 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,或是在監裡,來看你呢?’
25:40 王要回答說:‘我實在告訴你們: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’
假如全世界是一個居住了一千人的村落,則其中六十人 控制了所有收入的一半
五百人 處於飢餓狀態中
六百人 住在貧民窟
七百人 目不識丁
而在被很多人視為富裕的國家、安居勝地的美國,每五個孩童中有一人身處飢餓。每五十三分鐘,一名孩童將死於與貧窮有關的原因。
全世界大概有八億人口被稱作絕對貧窮(absolutely poor)。這是指他們無法每天得到足夠提供二千二百五十卡路里熱量的食物。
上面這些數字背後包含著多少眼淚、苦痛和絕望。然而這些數字未必能夠在閱讀的人心中引發對人類深沈苦罪的憐憫、對不公義制度的激憤,繼而產生對應的行動。反而可能會勾起癱瘓行動的罪疚感(「很對不起,但原諒我無能為力。」)、自我保衛的麻木(「世界是這樣不公平的了,不關我事。」),和憤怒(「不要煩我!我的生活已有過重的擔子了!」)。甚至訴諸宗教和倫理的自義解釋(「這些國家的人民受苦,是因為拜偶像、離棄神。我在美國豐衣足食,因為這是基督教國家,Good bless America!」「他們窮是因為懶的緣故,自作自受。」)
面對那麼巨大的需要,我們內在疲乏、無助和恐懼催使我們丟掉宗教慈善機構的募捐宣傳(很多時候是根本未經拆閱的),眼睛跳過報章上的災難報導,搖控轉台不願看電視上非洲飢民的慘況。大眾傳媒提供了世界各地苦難的實況報導,雖然這可以是喚醒關注的第一步,大眾卻常常只是遠距離地旁觀,缺乏親身參與的動力。
我們怎樣才能夠像耶穌一般,「見有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」(太十四14)?
讓我們從德蘭修女(Mother Teresa)【妞註:香港把德蕾莎翻作德蘭】的靈程中尋找答案。她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從神領受了呼召,去獻身服事貧窮人,德蘭修女稱之為「呼召中的呼召」(call within a call),因為她基本的呼召沒有改變--一生永遠愛慕跟隨基督,現在只是改變了表達愛基督的途徑而已。
一九五0年十月七日,仁愛傳教修女會(Missionaries of Charity)正式成立,四十多年來她和其他修女走遍印度各城各鄉的貧民窟,服事千百貧窮人、孤兒、妓女,對無數因為飢餓疾病而瀕臨死亡邊緣的人散播基督的愛,讓他們死得滿有人的尊嚴。
她們的足跡更遍及世界各地有貧民的地方。有一次,德蘭修女接受訪問----「德蘭修女,你能夠服事那些被別人看作是渣滓的人,秘訣在哪里?」
「我的秘訣很簡單,我祈禱。」
祈禱是她們整個事奉的中心。德蘭修女強調她的同工並不是社會工作者,而是基督愛的使者。她指出兩者的分別是「如果你不禱告,便不能成為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成員,只算是社會工作者。」
藉著祈禱,她們操練在所有事情、所有人物、所有地方、所有時間尋見神的面,也在一切際遇中察驗神的手。透過默觀,她們經歷靈裏態度的更新變化,便能夠看見隱藏在貧窮人背後的耶穌基督。
對德蘭修女來說,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:
人類生命之糧;
為我們的罪被懸在十字架上的祭牲;
道,需要我們去述說;
真理,需要我們去宣揚;
道路,需要我們去行走;
光,需要我們去點燃;
生命,需要我們生活出來;
愛,需要我們去愛慕;
喜樂,需要我們去分享;
和平,需要我們去付出;
生命的糧,需要我們去吃。
上述這些都是一般信徒耳熟能詳的了,但請注意,
還有:主耶穌是那些飢餓的,需要我們餵養;
乾渴的,需要我們滋潤;
赤身露體的,需要我們給他穿;
無家可歸的,需要我們給他住;
患病的,需要我們的醫治;
孤單的,需要我們的愛護;
不受歡迎的,需要我們的接納;
長麻瘋的,需要我們洗滌傷口;
行乞的,需要我們的微笑;
醉酒的,需要我們去聆聽;
遲鈍的,需要我們的保護;
渺小的,需要我們去擁抱;
瞎眼的,需要我們領路;
啞巴,需要我們代言;
殘麼的,需要我們幫助同行;
吸毒的,需要我們的友情;
出賣肉體的,需要我們營救;
被囚的,需要我們探望;
年老的,需要我們服事。
所有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禮拜堂裏,耶穌釘十架的像上總會有「我渴了」(I thirst)的字句。禱告的操練,使她們聽見耶穌基督透過各種有需要的人發出「我渴了」呼聲。因此在與每一位貧窮人的相遇中,便是一種與基督相遇的經驗,她們又怎能夠冷漠、退縮、麻木?她們只會帶著喜樂、愛心、謙卑來服事他們,深知這樣做便是解了基督之渴,作在這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基督身上了。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事奉是深深紮根在基督渴了靈修觀」(I Thirst Spirituality)練,若果她們失落了禱告的操練,便視線模糊,見不到基督,而只被貧窮人的汙穢、惡臭、服事的繁重吃力壓得透不過氣來。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弟兄前往加而各答,本要學習服事貧窮人,但被那些垂死的、生病的、苦痛的人嚇怕了,要想法逃避,德蘭修女教導他說:「當我們愛貧窮人,我們並非先見到他們,而是先見到耶穌!……我們是為了耶穌而做!當我們在街上扶起病人,服事醫治他(她),我們是做在耶穌身上!在貧窮人的臉上我們看見耶穌的臉。」
「基督渴了靈修觀」的源頭,可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--46節中尋見。那裏記載了主耶穌在末日大宣判時,將要問我們有否對「餓了的給吃、渴了的給喝、作客旅的留住、赤身露體的給穿、病了的看顧、在鹽裏的去探望」,而耶穌清楚指出若我們拒絕他們,就是拒絕主自己;若我們服事他們,就是做在祂身上。德蘭修女深信不疑將來主耶穌會根據此原則來宣判她,然而她服事人的動機,並不是因為恐懼宣判,而是愛。這種愛能夠幫助她去接納和肯定所有人,包括了一般被敵視和懷疑的人。
一九八五年一月德蘭修女到中國大陸的北京訪問,後來記者采訪她:「你認為共產黨徒是怎麼樣的人?」她回答說:「是神的女兒,我的弟兄,我的姊妹。」
【資料來源】基督渴了/ 王志學
http://noah.ccim.org/htdocs/afcmgz.nsf/0/7c971560018f927885256c02006782c6?OpenDocument&Click=
留言列表